□本報記者李曉楠本報通訊員張偉靖唐志群
建筑工人在茶水亭接綠豆湯
7月25日凌晨4點,禹王街的路燈透著昏黃,69歲的楊付道已踩著三輪車出現(xiàn)在路口。車斗里裝著掃帚、鐵锨和兩個鼓鼓囊囊的編織袋,他從車座下摸出半瓶溫水抿了一口?!疤煸綗嵩降迷绯鰜?,不然太陽一曬,垃圾味太熏人?!睏罡兜佬χf。
此時的禹王路靜得能聽見蟲鳴,偶爾有夜班出租車呼嘯而過,車燈照亮楊付道汗津津的臉頰。他負責的區(qū)域是從德州職業(yè)科技學院南門向東兩公里兩側(cè)的道路,僅人行道兩側(cè)的商鋪就有40余家?!跋奶熳铍y清的是夜市攤留下的油污,得用堿水一遍遍刷?!辈坏?小時,他已經(jīng)裝滿了第一袋垃圾,三輪車把手上的溫度計顯示室外溫度26℃,但他橙色工裝的后背已洇出深色汗?jié)n。
清晨6點,早餐店的炊煙在街角升起,楊付道把三輪車停在路邊,從車斗里拿出搪瓷飯盒——老伴準備的小米粥和咸菜,他就著街邊的石墩子快速扒拉著?!耙郧跋胝覀€陰涼地歇腳都難,只能蹲在公交站牌后?!彼钢贿h處的公交站臺說,“現(xiàn)在不用嘍,前面就有工會驛站。”
上午8點30分,陽光逐漸變得灼熱,楊付道推著滿載垃圾的三輪車來到禹王街中段的工會驛站。這個20平方米的房間里擺著幾張椅子,墻角放著飲水機,墻上的溫度計顯示室內(nèi)溫度24℃。已經(jīng)有3位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坐在里面休息,61歲的楊緒珍正用驛站提供的微波爐加熱早餐。
“老楊,今早煮的綠豆湯特別甜,你快盛一碗?!闭f話的是驛站管理員劉俊霞,也是禹濼保潔服務有限公司的區(qū)域負責人,此刻她正忙著往冰箱里補充礦泉水。她指著墻角的醫(yī)藥箱說:“里面的藿香正氣水、風油精都是工會定期補給的?!?/p>
歇腳的間隙,幾個老人聊起了工作的變化。“以前夏天避暑只能找樹蔭或者去站牌下,現(xiàn)在好了,多走幾步路,直接來驛站歇著,有空調(diào)有熱水,工會工作人員還時不時來給送西瓜?!睏罡兜栏锌馈!翱刹皇锹铮形绯燥堉苯釉隗A站吃,還能睡一覺?!睏罹w珍附和道。
近年來,禹城市總工會聚焦新就業(yè)形態(tài)勞動者需求,打造的暖心驛站成了戶外工作者的“戶外小家”。驛站里桌椅、飲水機、微波爐、醫(yī)藥箱、休息椅、充電寶、免費WiFi、雨傘等便民設施一應俱全,24小時為戶外勞動者提供飲水、熱飯就餐、歇腳取暖、臨時休息等基礎服務,滿足戶外勞動者的日常需求,讓更多的勞動者走進驛站,讓驛站真正成為城市“暖心港灣”。